一場有針對性的心理療愈
發布日期 : 2022-10-21 點擊次數 : 來源 :
新學期開學第一天,我和剛接手的三年級學生還不熟悉,就注意到班里有一個不一樣的女生小穎。別的孩子都是干干凈凈的,而她看上去衣服臟兮兮的,頭發亂蓬蓬的。因為她的與眾不同,在此后一段時間內,我對她進行了特別關注。
一段時間后,我對小穎有了基本了解:學習習慣不好,作業從不認真完成,字寫得像一把爛草,經常丟三落四的,成績很差;不太講個人衛生,在學校里沒有玩得好的小伙伴,同學們都有些嫌棄她。在我的語文課上她從不舉手,“開火車”輪到她回答時,她總是猶猶豫豫地站起來,低著頭,要么是不出聲,要么囁嚅著,也不知道說的什么。雖然小穎膽小內向,但她也從不惹事,是個很乖的孩子。
學校組織家訪,我與班主任老師入戶家訪,這才真切地了解到她的家庭情況。小穎的爸爸媽媽外出去青島打工很少回家,孩子平時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。爺爺很不喜歡小穎,毫不避諱地向我們說小穎的種種不是,說她在家不聽話,調皮得很,不與同齡的孩子來往,偷拿家里的錢買小零食分給比她年齡小的孩子,和小孩子玩,當孩子王。
小穎在家在校完全是兩個模樣。孩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呢?透過表面現象分析內在原因,由于父母常年在外,小穎缺少關注,缺少愛的滋養,學業也落后,在學校里她是自卑的。在同齡的孩子中沒有任何優勢,所以她偷錢買零食分給小孩子,當孩子王。實際上她這種做法不會有利于她的成長,而且還會讓她的情況更加糟糕。
找到根源之后,就可以對癥治療了。在看到她的家庭情況之后,我對孩子充滿了溫情和關心。早上到校時碰到了,我會關心地問她早上吃的什么;看到她的頭發亂,課間我幫她把頭發梳好,扎一個利索的馬尾辮,還教給她怎樣把馬尾辮扎得齊整;我把女兒穿小的還很新的衣服帶給她;大課間休息時,我帶她到辦公室教給她怎樣洗衣服;一有機會就摸摸她的頭,跟她聊幾句……我們的關系一天天親近起來。我發現她也有了小小的改變,語文課堂上,她坐得比較端正了,也能抬起頭來認真聽講了。
一次深入談話時,我告訴小穎,她是個很優秀的孩子,因為她一直想讓自己優秀,只是目前還存在問題,老師愿意幫助她解決。要改變她在同學中的形象,需要付出很多努力,于是我跟她私下做了這樣的約定:課堂上我提問的問題,她如果比較有把握,那就舉左手,這時我就會叫她回答。而當別人都舉手,她也舉右手時,我就知道其實她并沒有把握。一個小小的約定,讓她不會顯得那么另類。問題回答對了,我伸出大拇指為她點贊,表揚她勇氣可嘉,贊嘆說:小穎同學進步真大。幾次回答后,我夸獎小穎是我教這個班以來進步最大的一個同學了。 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影響是很大的,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,我看到小穎笑著坐下,背挺得更直了,聽講也更認真了。
課下也有同學和她玩了,她臉上的笑容也多了。期中考試,她取得了80分的好成績,雖然還沒達到A,但這真是一個不小的進步。我打電話聯系小穎媽媽,夸獎孩子進步很大。我理解家長為了生活在外面打拼很辛苦很不容易,但是也指出不能忘記對孩子的教育和關心,要盡量抽出時間多和孩子電話交流,多關心孩子,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她的愛,孩子才會有好心態,才能更陽光。我的真誠和對孩子的關心起到了一定作用,而媽媽照顧不上孩子其實很愧疚,后來從小穎口中知道,媽媽給她打電話的次數多了。
以前羞澀自卑的小穎漸漸變得陽光開朗起來,班級組織演講活動,她積極報名,認真準備,勇敢上臺。她表達流暢,聲音清晰,目光堅定,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。在一次公開課活動中,一年級曾經教過她的語文老師來聽課,看到她勇敢上臺展示自己,非常驚訝。課下跟我說:“這是那個小穎同學嗎?簡直像變了一個人一樣?!币粋€學期的時間,小穎自信了,勇敢了,看上去人也精神了。